环境科学学报
主办单位:中国科学院
国际刊号:0253-2468
国内刊号:11-1843/X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25054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半干旱区杂粮生产的问题及发展对策

  [摘要]杂粮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价值,长期食用杂粮对糖尿病、高血脂和心血管病等都有很好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。所以,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杂粮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,市场需求不断增加。因此本文根据半干旱区的气候特点,详细阐述了目前杂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,并提出了发展杂粮生产对策[关键词]半干旱区;杂粮;生产;对策一、杂粮生产现状喀左县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半干旱区,耕地68万亩,其中平、坡、山地各占三分之一,土壤以褐土为主,有机质含量低,是个低产区,无霜期145d,年平均降水量485.1mm,年日照时数2830.3h,年≥10℃积温3484℃。杂粮作物主要有谷子、黍子、小油料、小杂豆等。本地十年九旱,特别是坡、山地种植大宗粮食作物效益低下,而小杂粮生产明显优于其他作物。为了提高优势农产品竞争力,本县积极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,提出“走产业路,打绿色品牌战略”,广大农民群众通过比较效益,自愿种植杂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,面积、产量明显提高。特别是近几年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等的引进,使杂粮作物获得丰收,其中亩产谷子350~400kg,产黍子200k。g左右。产芝麻85kg,产向日葵150kg,产杂豆79kg。目前全县杂粮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以上,总产约4.5万t。


  二、杂粮生产存在问题1.品种混杂退化严重长期以来,小杂粮生产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,发展比较缓慢,与产业开发相距甚远,除谷子以外,尚缺乏高质量主栽品种,混杂退化严重,影响着产量提高和商品价值。


  2.栽培管理技术落后一是部分农民科技意识淡薄,耕作管理粗放,缺乏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知识,造成缺苗断条,病虫害危害严重,造成减产;二是科研投入不足,农技服务跟不上,新品种、新产品开发滞缓;三是由于丘陵坡地离家较远,运输不便或农家肥不足等原因,不施农肥,化肥施用量也严重不足,并且偏氮、少磷、无钾。在施肥上,农民只将化肥施在地表,蒸发流失严重,肥料利用率低。


  3.广种薄收小杂粮多种植在山坡丘陵薄地及田边地角,点多面广,所以投入少,管理水平低,导致科技含量低,影响着经济效益的提高。


  4.深加工、营销等方面滞后杂粮深加工能力不足,流通销售不畅,制约了种植规模的扩大,产品精包装不到位,绿色食品不普遍,市场不健全,产品附加值低,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。


  5.信息缺乏,产销脱节目前,人们只关注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,而小杂粮则被忽视。杂粮资源的商品量、品质优势、价格优势等供求信息少。


  三、开发生产杂粮重要性1.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高温、干旱少雨是我地区气候特点,发展旱作农业,推广抗旱耐瘠作物势在必行,杂粮适宜我县地理条件,扩大杂粮作物面积,可使我县种植业结构更趋于合理。


  2.加快小康建设需要通过优良品质,规模化效应和对市场的积极开拓,杂粮面积、产量的提高必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消费水平,带动相关产业发展,从而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,使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,加快小康建设步伐。


  3.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需要目前杂粮市场已初具规模,杂粮生产开发,为该市场提供大量的优质杂粮,满足生产加工批发市场的需求,基本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,以科技为依托,以种植开发为基础的产、供、销一体化,有利地推动本县农业产业化的进程。


  四、发展杂粮生产对策具体地说,就是杂粮资源配置市场化,经营模式产业化,产品品质标准化,加工利用精深化,产业经营社会化,产品流通国际化。


  1.培育龙头企业,实行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,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产品展销会,加强与外地客商联系。采取契约合同、订单农业等形式,把杂粮生产、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条连接为有机整体,并建立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的市场调节机制,以此推动杂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。


  2.做好杂粮深加工,提高产品档次要在产业化基地内统一组织规模化规范生产,提升杂粮产量和品质,积极创建杂粮产品加工与营销龙头企业,形成从生产到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,提高杂粮的贮藏、保鲜、包装、运销能力,实现产业化商品生产,把杂粮资源优势转变为杂粮经济优势,增强杂粮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
  3.引进推广新品种,提高市场竞争力选育和引进商品性好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优质杂粮品种,建立良种繁育基地,提高杂粮作物的产出率和优质率,加快品种更新换代,提高市场竞争力。同时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,提高科技素质,增强市场经济观念,与市场接轨。


  4.建立基地,规模种植建立和扩建杂粮生产基地,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多点试验示范,扩大种植面积,建成相对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。采取“公司十农户十基地”模式,实施典型带动战略,通过示范区向周边辐射,使杂粮产区和主导产品相对集中,形成“块状经济”布局,使杂粮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。


  5.大力推广新技术,促进特色农业健康发展开发和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,成为其降低生产成本、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。因此,特色农业的发展,必须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,通过技术开发和推广普及,使先进适用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为我所用,从而提高特色农产品技术含量,为我地区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。


  6.转变经营模式,开展订单农业把农产品推向市场,必须由过去的“产一供一销”经营模式转向“销一供一产”逆向生产经营模式,即订单农业,从消费需求出发,从流通人手,以市场为先导,这样才可能减少盲目性,使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。


  7.建立信息服务网,做好市场预测随着本地区农业的深入发展,信息需求愈来愈强烈,这就迫切需要从农产品的信息体系、信息网络、信息资源、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,逐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,并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与市场咨询、质量与安全性监控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系统,确保农民及时、准确的了解各种信息,减少生产的盲目性,推动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。
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环境科学学报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环境科学学报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